■趙妮娜

我看到陳岱孫用鋼筆寫在北京大學稿紙上的《福建省閩侯縣螺洲鄉(xiāng)太傅陳公生平敘略》,第一眼就沉靜下來。不是因為泛黃的紙、不緊不慢的陳述,也不是因為大師的字一個一個疏朗自在……

后來在許多個夜晚,我掉進民國的資料里,再到后來的寫作,都會有一絲莫名的安靜和緩慢,這讓我覺得奇怪。我當時以為這是因為面對的是歷史,是那個你慢慢體味就發(fā)現(xiàn)十分奇妙的民國……

陳岱孫的文章說的是自己的家族——螺江陳氏。明清兩代,這個家族有108人中舉,其中有進士21人,被稱為“福州科舉第一家”。陳岱孫筆下的太傅陳公——全名“陳寶璞。

陳寶琛是陳氏家族里的代表人物,20歲中進士,是皇帝溥儀最重要的老師,尊為“太傅”。溥儀撰寫的第一副對聯(lián),就是為給陳寶琛祝壽所作,他稱這位老師為“我的靈魂”。

足夠驕傲,讓陳寶琛時有任性。年紀輕輕為官,他意氣風發(fā),中國第一個上諫修鐵路的帖子署名劉銘傳,真實的作者是陳寶瑁他愛直言上諫,連慈禧喜歡的太監(jiān)也不放過,是當年出名的“清流黨”的主力人物。

這活法,足夠驕傲任性。然而,“本命年不順”——36歲的陳寶琛沒有躲過這個民間的說法。1848年這一年,他在被連降五級后,自己請辭回了福州老家。

悲涼的調(diào)子有,后面直擊人心的是,25年之后,61歲的陳寶琛再返京城,重新為官,然后陪伴溥儀,與晚清的歷史、民國的風云一起載進歷史——你看著歷史,感嘆陳寶琛最終都活得清醒自在,一世清白不毀,一生愛好緊隨。

看這精彩的人生,我在心里敬佩了,然后一點一點再在各種資料里細究這個人,開始教育自己了。

傳記和歷史的書,對讀書人最大的功用是生活教誨。寫一本書更甚。我打算寫這個人,對自己進行一次深深的教育。

最喜歡的是陳寶琛從大清中央機關被貶回老家后的那25年。深夜在臥室的地毯上看資料,感覺這人的事兒好有力道。自從開始寫陳寶琛,我無意識地喜歡坐在地上看,這個人物讓旁觀者,一點一點低沉到塵埃里,又能暗自笑。

看到陳寶琛辭官回到福州之初,在山里建小房子“聽水齋”。他在陋室,時時獨祝那些時候是什么樣的心情?我曾經(jīng)也應該有。

然后看到,兩三年后,陳寶琛就開始做校長,辦的是新學,然后做會長,管了許多校長……之后又修了福建第一條鐵路,為修鐵路籌資下南洋,生了病差點死掉……足夠拼命,足夠忙碌。

這是100年前現(xiàn)實版的勵志人物,說了一個最簡單的道理:不管你遇到了多大的事,有天大的委屈,你也別不做事,而且還得扎扎實實地做事。

人攔得住人,但是事攔不住人。

這道理我喜歡。

我給書設定了3個章節(jié):《羹》——陳家的私家名校式教育;《璺——陳寶琛這個人;《紳》——鄉(xiāng)土中國數(shù)千年儒紳文化所積蓄出來的貴族精神?吹綒v史的移轉,人生的起伏,也看到精神的脈絡,很舒服地頓悟。

陳寶琛61歲重返北京后的故事,多數(shù)時候是舒暢的,這位可以享受在皇宮里騎馬待遇的帝師,活出了自在適意,卻又有一種別樣的清醒。

他組織詩社,在皇帝賞賜的釣魚臺里和朋友作詩品畫;他收集金石和藏書,因這愛好名揚天下。而當溥儀準備和日本人走時,他一次一次堅決反對,直到后來師生反目,溥儀不辭而別;偽滿洲國建立后,他拒絕官職,勸學生“滿洲也是中國”,然后獨自離開。

他的清醒和智慧,在幾十年后得到了驗證。

他曾經(jīng)任性,但是一直清醒,永遠做事,他連把對詩書畫的享樂,都當事來做。

任性一毛錢十一個,一文不值;實干一毛錢十個,一分價錢一分貨。

扎扎實實活著,美麗人生。

你胸口的那股任性有爹媽給的,卻常常連爹媽也勸不住,只有自己勸自己。

對自己任性最有力的規(guī)勸,是做事。

你寫得最好的那本書,是常常教育了你的那本書。對我,就是這本《儒紳陳寶璺。所以,珍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