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筆者獲得了幾張上世紀40年代的京綏鐵路黑白老照片。京綏鐵路全線貫通歷時18年,即自1905年開始建設到1923年通車,全長800多公里,起點北京,終點包頭,歸綏、張家口、大同為沿途大站。
在這些老照片里,有陽高縣站、周士莊站等。這幾個車站外觀整齊統(tǒng)一,主站房為古典主義風格建筑,平面近似矩形,中部二層,兩端單層。在周士莊站站臺右側,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排當時的臂板扳道器。清末,《簡明鐵路章程》頒布后,全國掀起了一股自主興建鐵路的熱潮。帝國主義列強已經基本上將主要的干線路權瓜分殆盡,中國的鐵路事業(yè)在夾縫中萌芽、發(fā)展。
在關內外鐵路和中原地區(qū)的鐵路陸續(xù)修建以后,清政府意識到修建一條通向西北的鐵路已是勢在必行。張家口是西北重要的交通樞紐,是中國內地通往蒙古國烏蘭巴托以及沙俄的必經之地,將鐵路的終點選在張家口市再合適不過,這就是當時的京張鐵路。京張鐵路的修建,讓西北地區(qū)看到了現代交通時代的曙光。就在各界的呼聲中,決定修筑從張家口通往綏遠的張綏鐵路,由詹天佑擔任總辦兼總工程師。
新中國成立后,國家又修建了由北京至包頭的京包鐵路,成為北京通往內蒙古地區(qū)的一條交通大動脈。
本文圖片由李天恩提供
免責聲明: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所轉載內容之原創(chuàng)性、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。